close

淨空法師講述
劉承符居士摘錄

是故阿難。若不斷偷。修禪定者。譬如有人。水灌漏卮。欲求其滿。縱經塵劫。終無平復。若諸比丘。衣缽之餘。分寸不畜。乞食餘分。施餓眾生。於大集會。合掌禮眾。有人捶詈。同於稱讚。
 
卮是裝酒的器皿,如酒杯,下面有一個洞,裝酒就漏光了,無論如何也裝不滿。修定,大小乘佛法所有宗派修學的綱領就是禪定。得定以後,才能開慧,定是樞紐,慧是目標,念佛一心不亂即三昧,也是禪定,有偷心如酒杯有一個洞,絕得不到念佛三昧。
 
「比丘」指出家弟子,出家人之財物就是衣缽。古代在家人供養一缽飯容易,供養一件衣服不容易。布是手工織的,衣料不易得。出家人也必須體諒在家人之艱難,所以出家人用「糞掃衣」,即將累集破舊的衣服,擇其可用的部份剪下來,拼成一件衣服把它縫起來,染成深色,不取正色紅黃藍白黑,把各種顏色混合起來,謂之架裟。架裟梵語,混雜義。隨身體大小肥瘦分成五條、七條、九條及二十五條。缽大小要配合自己的飯量,謂之應量器。除衣缽外,毫無積蓄,心中清淨,目的是令人捨偷心。乞食剩下來吃不了,不能留到明天,應布施餵鳥獸,與眾生結緣。
 
「於大集會,合掌禮眾,有人捶詈,同於稱讚。」前二句是去慢,後兩句是去瞋。「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」謂之「根本煩惱」,只要有一條存在即障礙三摩地,這些東西不是外來的。小乘與大乘初學須找一清淨地方自修,避免外界惡緣。現在不容易找到清淨處所,印語稱為「蘭若」即清淨地之義。從前寺廟多建築在山上,山下有何消息可能過了十天半月才能聽到。今天在滾滾紅塵之中,如修行能有成就,比古人高,乃是經過考驗的真正三昧。在大集會中人很多的地方,與眾人接觸很容易起分別嫉妒的念頭,應以真誠恭敬之心,禮敬大眾,以去我慢。如果遇到有人捶詈,難免瞋恚不平,報復的心就生出來,此之謂「火燒功德林」,最為可怕。修福報容易,修功德不容易。遇逆緣一定要提高警覺,切勿動心,保持自己的功德。凡不能成就三昧,多半是由瞋恚或貪愛心所破壞。
 
必使身心二俱捐捨。身肉骨血。與眾生共。不將如來不了義說。迴為己解。以誤初學。佛印是人。得真三昧。如我所說。名為佛說。不如此說。即波旬說。
 
身體絕不造作,心也不作惡念,如不把道理事實搞清楚,絕辦不到。俗語說: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。」此是魔說。佛講真相,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。為什麼變成這樣小,不能容人?俗語又說:「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。」其實有什麼可防的?念佛想出三界,沒有防人的必要。如有防人之心,仍然有是非人我,就出不了三界。生生世世念佛而今天仍然在輪迴,今天還犯老毛病,今生又空過了。要捨得乾乾淨淨,真實利益都在西方極樂世界,所有現世利益都是假的,全是過眼雲煙。佛在許多經典中有不了義說法,如在小乘經典中說:可以儲蓄一點財物,心安則道隆。如生活不能解決,修道也定不下心。這也是佛說的,但這是不了義經,是對某一部份人說的。
 
善導大師在觀經上品上生章中所開示的話很重要,他說有些善知識,甚至於羅漢菩薩,他們引經據典,說我們修學這個法門不能成就,我們也不要相信。如果與佛所說的不相應,我們也不必接受。那些經典確實是佛說的,但是佛說的經典有了義有不了義,楞嚴此處所說是對於一般大乘通途而說。了義不了義有兩種解釋,一種是絕對的講法,直接教我們成佛的法門謂之究竟了義,反之為不了義。一種是比較的說法,有人希望來生作人比今生幸福,佛教他守五戒滿足他的願望,來生絕不落三惡道。有人欲生天,天福報大,壽命長,佛教他修十善。此二種相比,人就不了義,天就了義。如眼光遠大,知道六道輪迴真實狀況,天壽雖長,終有盡時,願超越六道,永脫輪迴,佛教他修四諦十二因緣證羅漢辟支佛果。小乘比天,天不了義,小乘了義。小乘與大乘比,大乘了義。大乘與成佛相比,則成佛是究竟了義。佛說法四十九年而所說的了義經並不多。佛弟子很多,希望成佛的只是少數人。大多數弟子能作羅漢已滿足了。佛在這一大段經文所說的四種清淨明誨乃是決定成佛的了義法門,因此在戒律的限制方面也比較嚴格,甚至於比戒經講的還要嚴格,所說的全是事實真相。楞嚴經令人身心二俱捐捨,實教人一生成佛,如有儲蓄,偷心則不能斷。資生之具,一切物資,衣食住行,總希望多一點才好,就是對於世間還有貪戀之心,到了臨命終時,有幾個大富長者能夠心裡一點都不掛念他的財富呢?一定要把偷心斷盡,絕不以如來不了義說為自己辯護掩飾。「佛印是人,得真三昧。」真正依佛上面的教誨去作,佛可以給他作證明,證明他真正得到三昧。在一切環境中,他的心是平等的,是定的。心真正清淨,四種清淨明誨就作到了,業障自然消除。
 
阿難。如是世界六道眾生。雖則身心無殺盜婬。三行已圓。若大妄語。即三摩提不得清淨。成愛見魔。失如來種。
 
此人身心殺盜婬都斷掉了,這是相當不平凡、了不起的功夫,可惜他犯了後面這一條大錯。如無後面過失,此人一定成羅漢菩薩,超越輪迴。有後面這一條,只能生到色界以上諸天,其原因是見地不真。煩惱有二種,即見思二惑。他在見解上有偏差,大妄語即是自己未證到某種功夫而輕於向人宣揚證到了。自己未明心見性而自稱見性,未得一心說已得一心。又妄語有二種:一、自己誤會,以為證得。二、故意說謊,貪圖名聞利養。
 
我出家未久,遇到一位老居士,因相熟談話就方便,他自己說已證得阿羅漢果。我說你證得初果就有天眼天耳通,二果有他心通宿命通,三果有神足通,四果漏盡通,你坐在屋裡能看到外面街上的景色嗎?他說不能。類此情形,不是騙人而是自己無知,對自己進修很有障礙。如別有用心,希望名聞利養,罪過更重。有人得三摩地,雖得到而心不清淨,成愛見魔,貪圖供養,貪圖名利,見解錯誤,雖有能力生四禪天四空天,壽終仍墮落,所以說他失如來種。
 
所謂未得謂得。未證言證。或求世間尊勝第一。謂前人言。我今已得須陀洹果。斯陀含果。阿那含果。阿羅漢道。辟支佛乘。十地地前諸位菩薩,求彼禮懺。貪其供養。
 
現在邪師說法如恒河沙,真正善知識不易遇到。頭腦清醒的人不多,如對經典未能深入,無能力辨別邪正是非,甚至於連利害得失都分不清楚。縱然廣讀經論,亦未必有正知正見。現代人學佛與古人學佛最大的區別是博而不專,與古人求道的基本觀念不同,古人治學如植樹,根要深,本要厚,然後方可望枝葉花果之茂盛,是活的,不是死的,求學學道都要從根本修。今人不然,如胡適之說,求學要像金字塔,先博而後高,這是有限度的。佛家講求根本智,有根本智才有後得智,後得智是枝葉花果。根本智就是清淨心。儒家治學與佛家學道,理論方法頗為近似。般若經說:般若無知而無所不知。清淨心起作用就無所不知,一切萬法是由真心變現出來的。定是無知,慧是無所不知,定是體,慧是用。本經講戒是講心戒,如還有偷心、殺心、婬心或騙人的念頭還能得定嗎?
 
在國內外常常遇到年輕人自以為開悟證果。有一年在洛杉磯講經,有三位年輕人找我,自謂已經開悟,並有活佛為其灌頂並證實其已開悟,再請我為其證實。我不敢打妄語就對他們說:你們沒有開悟。他們聽了很生氣,說活佛都說我們開悟,你怎麼說我們沒開悟。我說:我沒開悟,你們來問我,當然你們沒開悟,結果不歡而散。類似這種人在港台各地多有遇到。如真有學問,處世待人接物一定謙虛和靄,那有貢高我慢的。
 
無量壽經修行的綱領就在經題—清淨平等覺。修行人修的是清淨心、平等心與覺心,覺而不迷。好勝是與生俱來的習氣,從傲慢心生出來的。儒家重禮儀,禮記第一篇講傲不可長。儒家屬世間法,只伏煩惱即可。佛法教人得三摩地,出三界,如稍有一點好勝之心,這一生就沒有希望。
 
是一顛迦。銷滅佛種。如人以刀斷多羅木。佛記是人。永殞善根。無復知見。沉三苦海。不成三昧。
 
「一顛迦」,梵語音譯,即「一闡提」,斷善根之人,對佛種有嚴重的障礙,不能成佛。「多羅木」熱帶植物,很大很高,產於印度,中國無,砍伐之即不再生枝葉。比喻一闡提失佛種即不能成佛,如人知見有乖誤,其行為必不正。邪知邪見,造罪多端,必受果報沉淪三途,不能成就三昧。此說大妄語之過失及其害處。
 
我滅度後。敕諸菩薩及阿羅漢。應身生彼末法之中。作種種形。度諸輪轉。或作沙門。白衣。居士。人王。宰官。童男。童女。如是乃至婬女。寡婦。姦偷屠販。與其同事。稱讚佛乘。令其身心。入三摩地。終不自言我真菩薩。真阿羅漢。泄佛密因。輕言未學。唯除命終。陰有遺付。云何是人。惑亂眾生。成大妄語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。後復斷除諸大妄語。是名如來先佛世尊。第四決定清淨明誨。
 
世間愈是遭大苦難,佛菩薩來到世間應化的愈多。佛不在世,眾生苦,無人教導,佛憐憫眾生,教菩薩們應化在世間,廣度有緣之人。「人王」即「國王或地方首長」,「宰官」即「高級官員」。菩薩接引眾生四種方法之一即「同事」,與其在一齊共事而絕不露身份。上次講永明延壽大師,參禪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後來專念阿彌陀佛,為淨宗第六代祖師。一日國王開千僧大會,在應供時,首席互相推讓。是時由外邊來一和尚,衣服襤褸,逕登上座。國王心裡不舒服亦未表示什麼。齋後國王問永明:今天千僧大會有無聖賢僧來應供?他說:有!今天坐首席的是定光古佛。國王馬上派使者追尋,後來找到定光古佛在一個山洞裡,使者請他回來,他說了一句「彌陀饒舌」,說完就圓寂了。使者急回報告國王。國王又差使者迎請永明,正在此時有人飛奔來報告說,永明大師圓寂了。身份一露馬上就走,這是佛家的不成文法。又如天台山國清寺豐干、寒山、拾得是阿彌陀佛、文殊、普賢再來。布袋和尚在南宋時代出現於浙江奉化,是彌勒菩薩化身,自己臨終時透露身份。

 
前年在邁阿密講經,曾居士翻譯,聽眾中有一位外國人,越戰時擔任飛行員,飛機被擊落,逃到一個廟裡,老和尚救了他,他就跟老和尚學參禪,學了幾年得天眼。在邁阿密同我見過面,他個子很高。曾居士說:無量壽經前面有夏蓮居老居士的照片。此君看後說:「夏老是菩薩再來,全身是透明的,而且發光,他已不在人世,在世時並不出名云云。」夏老是菩薩再來,應屬可信,若非菩薩再來,不會把無量壽經會集得這樣完美。王龍舒、魏源、彭際清諸大佛學家都是了不起的人物,但作這項會集工作都不能盡善盡美。如無這最善的本子,末法時期的眾生想修淨土法門就非常困難,所以夏老不是凡人。
 
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,大師永思錄中有記載。在民國二十幾年有一女孩念初中,夜間睡覺夢見觀世音菩薩托夢對她說:大勢至菩薩在上海講經,與你有緣,你應當去聽,大勢至就是印光,他在世還有四年。這一家人不信佛,不知大勢至與印光之名。後來輾轉問到一位佛教徒,知道大勢至是西方三聖之一,再一打聽上海有一個護國息災法會正在講經,果然請的是印光大師講開示,一連七天。這一家人就到上海見到印光大師,就把夢中見聞向他述說一遍,大師聽完之後狠狠的對他們罵了一頓說:「我是凡夫,你們不要亂說亂道,以後再說,永遠不要來見我。」一直到印祖圓寂之後,他們才把這件事公開。四年之後,印祖果然圓寂。
 
諸佛菩薩無所不在,如觀世音菩薩在普門品中所宣說的。一切世界六道之中,尤其眾生在苦難期間,諸菩薩垂跡世間,施諸救度。如觀音、普賢、文殊、地藏諸菩薩,在因地中發了廣大行願,為眾生不請之友,顯示真實的大慈大悲。菩薩應化於世間,那一道都有。佛門有一小冊子,書名物猶如此,其中多述說動物。佛菩薩度生,隨緣化身,度豬即現豬身,度餓鬼即現鬼王身。菩薩並無固定身像,一尊菩薩可化無量無邊身,示現在何處,肉眼凡夫不認識。何況小菩薩自行化他還有隔陰之迷。金剛經說:「善護念諸菩薩。」這個諸菩薩就是小菩薩,但一點他就醒悟,大菩薩是來表演的。本師釋迦牟尼佛何嘗不是來表演。他在梵網經中說,他來此世界成佛是第八千次。佛在世時其弟子也有許多是古佛再來,如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勢至、舍利佛、目犍連早已成佛,退降為菩薩來幫助佛教化眾生。地藏更不必說,參加其法會的是十方世界諸佛,他們都是地藏菩薩往昔的學生。老師講經,學生都來聽法。
 
佛菩薩有的是應身而來,住在世間,如永明、智者、布袋和尚、傅大士、印光大師。另外一種是化身,見過一次沒有了。如虛雲老和尚年譜上說,他朝五台山,三步一拜,由河南拜到山西,路上生病,在荒山漫野中,無有人家,途中遇到一人如乞丐,陪他一路走,為他調養。虛雲問他姓名,他說叫文吉,住五台。等虛雲到了五台遍尋此人無著,有人說他就是文殊菩薩化身。
 
過去周邦道居士抗戰前住在南京,房子很大,前後三進。一天有一位化緣和尚在院中向周夫人化二十斤香油,周夫人尚未信佛,未予布施,和尚就走了。事後她忽然想起,我家有三道門都未開,他怎麼進來的,怎麼出去的,始終不解其故。來台後將此事問及台中李老師,老師說:這是地藏菩薩化身。
 
佛菩薩教化眾生,有的始終不露身份,有的在圓寂時表露身份,其目的是啟發眾生的信心,增長眾生的善根。不可能常常示現。菩薩洩露身份多半是向國王大臣大富長者而非普通人,希望他們信心堅定,護持佛法。佛說「云何是人,惑亂眾生,成大妄語。」這是責備的話,不是菩薩而自己冒充菩薩就是大妄語。現在羅漢菩薩都不值錢了,要自稱為佛,而且稱為無上佛,使善良的眾生誤入歧途,實在罪過,將來必墮阿鼻地獄。佛囑咐阿難,教導初學之人必須教他修三摩地。如其不修三摩地,他是求世間名聞利養,求升官發財,這不是佛法。學佛一進門先要受三歸依,歸依三寶。唐朝六祖大師傳三歸依時說:「歸依覺正淨。佛者覺也,法者正也,僧者淨也。」歸是回頭的意思,依是依靠,從迷惑顛倒回頭依自性覺為歸依佛;從邪知邪見回頭依正知正見為歸依法;從一切污染回頭依自性清淨心為歸依僧。學佛的總綱領是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。覺正淨即戒定慧,覺是慧,正是定,淨是戒。教學裡就是戒定慧三學,經只講定,而實際上包括戒慧在其中,三而一,一而三,自己修學依此綱領,教他人亦如是。真想成就,妄語一定要戒除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如此說,此為第四個決定清淨明白教誨,此四段為根本戒。
 
是故阿難。若不斷其大妄語者。如刻人糞為栴檀形。欲求香氣。無有是處。我教比丘直心道場。於四威儀。一切行中。尚無虛假。云何自稱得上人法。譬如窮人妄號帝王。自取誅滅。況復法王。如何妄竊。因地不真。果招紆曲。求佛菩提。如噬臍人。欲誰成就。
 
古時佛像是用檀香木刻的,以人糞刻像,那裡會有香氣。以戒律比栴檀,以殺盜婬妄比作人糞。真誠心中一絲毫虛妄皆無,謂之法器。用現代話說,他有資格學佛。戒律是學佛的前方便。「比丘」是梵語,譯為「乞士」,乞者乞食,士為讀書人。乞食是討飯的,在社會上無地位;乞士是讀書人,有學問,有道德,非一般乞丐,上求佛法以資慧命,下向眾生乞食以資身。「直心道場」修道之處所山林樹下謂之道場。此處指內心,心地正直是成佛的道場。寺院蓋的富麗堂皇,如心不清淨,依然非道場。道場在心中,心安住在戒定慧即是道場。四威儀是行住坐臥,一切時一切處,心清淨,行為造作,起心動念,一切真實。
 
「云何自稱得上人法」,自己是一個業障深重的凡夫,而妄稱已得道。他對凡夫說已證羅漢,對羅漢他自稱為菩薩,總比人高一等,對諸佛講,他自稱為無上佛,這是大妄語。「窮人」比喻「六道生死凡夫」,以佛法的眼光看,他戒定慧貧窮,沒有能力了生死,斷煩惱,超出三界。「帝王」比喻「佛菩薩」,「妄號帝王」為大妄語。古時如妄稱帝王就是造反,要殺頭的。自稱為羅漢菩薩佛皆大妄語,其罪過均在地獄。「因地不真,果招紆曲。」此二句是楞嚴中之名言,古今學者多引用之。如果心地不真,委曲婉轉,達不到菩提。又比喻以口咬肚臍,達不到。佛在此處所講句句真實,如果疏忽,必生障礙。修學不能成就時,看看經中佛所說的這些毛病還有沒有,如果有,一定要根據這四種清淨明誨予以徹底改過,由心地裡完全拔除,今生念佛三昧定可得到。道場在心中,不是他處。
 
黃念祖居士在谷響集中說:真正修學,同學貴精不在多。真正志同道合者有二三人就夠了,人多了雜心閑語,是非人我,全是障礙。道場重實質不重形式,道場莊嚴信徒多是形式,實質是真有內容,有學風,有道風。道風是真正有修學的方法,譬如學禪坐香跑香,天天幹,一天規定若干小時。念佛有念佛堂,如印光大師蘇州靈嚴山道場,平均每天六支香,打佛七加三支香,九支香念佛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斷。學風是講經說法,一門深入。古道場每天聽經八小時,修行八小時,每天十六小時在道上,一年不斷。在道場修學相當辛苦,從前道場就是專科大學,不雜不亂,確有學風道風。現在重香火,錯了。以淨土法門論,重念佛三昧,一心不亂,不重神通,不重感應,這些事都不相干。現在選擇師承先問問有沒有神通,出發點就錯了。最好的道場就是家庭,美國房子大,空間多,如一家人都信佛,大家都是同參道友,那更好了。個人在家修,儘可能避免受外面誘惑。
 
若諸比丘。心如直弦。一切真實。入三摩提。永無魔事。我印是人。成就菩薩無上知覺。如我所說。名為佛說。不如此說,即波旬說。
 
比丘出家修行,優婆塞優、婆夷在家修行,出家在家一樣,心要直。「弦」比喻「直線」,很難作到,難行也要行,這不是求人,是自己的事,把是非人我,利害得失,分別執著全放下。我們生生世世都念佛,求生淨土,皆未去得了,就是沒放下,這一生再不放下,仍去不了。五戒十善修的很好,才能保證來生不失人身,但不能保證你遇到佛法。下輩子再遇到佛法,能聽經受教就太難了。今天有此機緣不能叫它空過。知道過去的毛病就要痛改前非,今生決定往生。必須一切真實,真實就要吃虧上當,值得。如不肯吃虧上當,三界你就再住下去罷。所有一切魔障均不重要,最怕心中有魔,外面魔一勾引,內裡的魔就隨他走了。八大人覺經說:魔有四大類,煩惱魔、五陰魔、死魔,此三種是本身的魔,只有天魔是外面的。五陰熾盛是苦因,其後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生、老、病、死是苦果,念佛人二六時中只有一句佛號,除佛號外,什麼都沒有。何況又有十方諸佛本願威神加持。世尊為此人印證,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一切時一切處,一切環境中,心直言直,一切真實,永無虛假。此人在這一生當中成就無上菩提,佛無妄語。
 
阿難。汝問攝心。我今先說入三摩地。修學妙門。求菩薩道。要先持此四種律儀。皎如冰霜。自不能生一切枝葉。心三口四。生必無因。阿難。如是四事若不遺失。心尚不緣色香味觸。一切魔事。云何發生。
 
阿難前向佛請教如何攝心才能入三摩地,用現代話說,如何收心才能得定。換為淨宗的口氣說,念佛怎樣收心才能得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。佛的開示是要先持此四條戒,真正清淨,不但身不犯,心念都不起。在大乘法中,修行的障緣非常多,魔事不能沒有,內心裡的妄想執著煩惱未斷,外面無量劫來,六道輪轉時與眾生結下的冤仇,虧欠了多少金錢債感情債,纏繞不清。佛有馬麥之報,孔子在陳絕糧,聖人尚且不免,何況凡夫?
 
蕅益大師在開示中說:境緣無好醜。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說不上好壞,自己用清淨心,一個惡念都不生,所以一切善惡境界皆是修道的增上緣。心轉境界,不是境界轉心。心不清淨即被外境所轉,自己作不了主,乃是凡夫。此章經文到此圓滿。此外尚有補充說明一點,佛教戒律有開遮持犯,其意義如何應先明瞭。開戒須有條件,條件很多,但有一原則,利益眾生捨己為人時,可以開戒。類此公案很多,茲舉一例:一位修行人路遇獵人追兔至三叉路口,兔子不見了,他問修行人兔子走那條路去了?修行人明知兔子走某一條路而打個妄語,指示一偏差之路。這一句妄語救了兔子一命,也免掉獵人殺生之罪,一舉兩得,諸如此類,謂之開戒。凡是利他而不是利己,均可方便開戒。希望諸位能舉一反三。
引用: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/0064.htm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往好處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