規矩,在你我之間流失
與其說:「這一天你們來傳供。」應該說:「這一天是 上人的涅槃法會,我們來追思 上人。」這個追思,包括回顧與前瞻:看一看 上人圓寂十八年了,十八年來到底我們做了什麼?未來的展望應該要怎麼樣?我想,這樣是比較受用的。
釋恆雲法師二零一三年六月十六日開示於台北法界佛教印經會
今天是 上人涅槃十八週年的紀念日。已經十八年了,在 上人涅槃紀念的法會上還這麼多人,可見 上人的教化流到每個人的心裡。
我們在 上人涅槃紀念法會要有正確的觀念,等一下我們要傳供,我發現這幾年來,大家不說來參加 上人涅槃紀念法會,而是說我們要來傳供。其實,這是把追思 上人的真正意義給忘了,變成最主要是在傳供。
傳供這個因緣怎麼起的呢?上人住世的時候,也做過傳供。那是在舊的金山寺,那時叫金山禪寺,這我看過照片,但我本人並沒有參加。當時 上人在場指導,人不多,大家在佛前排成一個大圓形來傳供。一九八三年我到萬佛聖城常住,一直到上人圓寂前,我沒有看過 上人舉行過這樣的傳供儀式。直到 上人圓寂的那一年,我們在做 上人涅槃法會時,因為一般開山祖師大德涅槃法會有傳供儀式,所以就開始有這樣的儀式。我也沒有想到,因為這樣的因緣,傳供的儀式會一直續下來。
為什麼我要特別講這個呢?因為我們不要讓這一天變成好像我們是來吃好東西的。這樣子,我覺得真是太對不起 上人了。
我在萬佛聖城當沙彌尼時,其實是還是在家居士的時候,就開始當聖城的典座。當典座,有時要為上人備飯,上人吃得非常簡單。我記得,那時我和一個同參一起管理廚房,有一天,這位同參發了一個孝順心,先費心把水果切得好漂亮,再排個好漂亮的水果盤,呈給 上人。結果,上人就罵:「這簡直是看不起我!」完全不吃。
上人用的、穿的很簡單,那時不吃油、鹽,真的是吃得非常簡單,吃什麼?通常吃一碗粥、或是一碗飯,再一碗大鍋菜。還有一些水果、乾果。那水果,誠如前面所言,都不能擺什麼花色,就是放著就好了,否則 上人就不吃了。而且也不能給上人太多東西,吃的量不多。 上人,吃是這麼樣的簡樸;我們,真是不應該在 上人涅槃法會的時候大吃大喝,這是捨本逐末,忘記追思 上人的真正意義。
所以,我看到這樣,會有一些難過。傳供有香、花、燈、塗、果,這有它們代表的意義,等一下解釋。但我們不要把重點放在傳供,有時候我們出家眾自己也忘記了,說:「這一天你們來傳供。」應該說:「這一天是 上人的涅槃法會,我們來追思 上人。」這個追思,包括回顧與前瞻,未來的展望應該要怎麼樣;我想這樣來紀念 上人、追思 上人是比較有意義的,而不要把這個日子變得沒有意義,變成我們是在慶祝 上人圓寂。
記得我剛剛講上人吃大鍋菜嗎?有時,弟子們真的是會忘記上人,你知道嗎!一九九四年的時候,在法界聖城--美國沙加緬度有一座大道場,這是法總的主要女眾道場,除了萬佛聖城以外,是法總第二座大道場。那一年,應該是 上人生日那一天吧,大家都忙著大眾的飯菜,就把上人的飯菜給忘了。那時候,有弟子看到,趕過去盛了一碗大鍋菜送到 上人前面。 上人也沒有怎樣,反正色、聲、香、味,都對 上人來說已經沒有分別心了, 上人心不是在吃的上面。
在今天,我們要真正想想 上人的教化,我們不能一直在回顧,活在歷史的裡面。譬如我們一直追思上人,說 上人以前怎麼樣、怎麼樣,可是我們都不做,這樣也不對。我們可以怎麼樣?看一看 上人圓寂十八年了,十八年來到底我們做了什麼?還有,我們未來應該要怎麼樣。我想,這樣是比較受用的。
我們可以想想上人的教化我有沒有實踐?今天我們誦〈普賢行願品〉,經文提到「如說修行供養」,問問自己有沒有如說修行?有沒有依教奉行?若有依教奉行,這就是供養。不單是你今天拿食物來供養,才是供養。 上人住世時耳提面命要「不爭、不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打妄語」。那我在日常碰到事情時,是不是就起爭心了?我是不是跟人家爭啊?會不會是這樣子?我們可以看看我們的心念、我們的行為,我們是不是常常在看別人的不對。 上人告訴我們,不要常常給人家洗衣服,我們是不是常常在洗別人的衣服?這都是生活上很可以用的東西,也是一個修行的根本。每天洗心滌慮觀照自己,問問自己有沒有不爭、不貪。例如:即使我會做事,我在做佛事會不會貪功德?我喜歡做的,你們都不要做、不能做,通通我來做完了。
「不爭、不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打妄語」,其實就是基本的五戒。上人講到「不求」時,說不求男,不求女,那我們在這方面是不是有正確的知見?過去在道場,道風比現在更嚴謹的,男女眾幾乎沒有什麼往來。我們尼眾很少跟男眾講話,若有公事需要和男眾講話時,必須有兩位尼眾以上。
在八○年代的時候發生過一件事情,那時萬佛聖城的辦公室是由男眾法師輪流值班的,所有的來信都先送到辦公室,所以女眾必須去辦公室拿信。其中有一位比丘尼常常用什麼時間去拿信呢?用吃飯的時間去拿信。那這個因緣,後來,有一天晚間,我們在聽經時……其實我們真的有一些東西在流失掉了,以前有人不來聽經時,那這個人差不多就是要走了,要還俗了;我們的感受就是這樣子。聽經的時候是一定要來聽經,不來聽經呢,這個人一定是怎麼樣,修行出問題,大概就是要byebye了,基本上是這樣子。
再說有一天晚間,我們在聽經時,一位比丘就上去當面罵這位比丘尼,我們都嚇一跳啊!不久,這位比丘尼還俗了。日後,上人提到這件事時,說那位比丘為什麼會去罵她,因為他要修行,而她去拿信時對他笑,這他受不了。
因為出家人還是在路上,就是說我們放下世緣來修行,但是畢竟還不是一個聖人,還是在路上。所以,人的這些情感,還沒有斷。
因此,我們要有一些概念,知道規矩。在分支道場,因為是女眾道場,公事上難免和男眾居士接觸。這個呢,居士就要知道怎麼樣才是正確的護法。因為要成就一個出家人很不容易的。女眾方面,必須在道場當淨人兩年。兩年後,你的行為、道心合格了,才可出家。出家後起碼當三年的沙彌尼,才能夠受具足戒。那麼,這就五年了,要有五年的歷練。所以要成就一個出家人,是不容易的。
那麼護法要知道護法的分寸,如果你要去找一個尼眾講話,要多找一個男居士、或者一個女居士陪同,最起碼是這樣子。以前 上人規定要有兩個比丘尼才能夠去辦公室,因為看辦公室的是男眾。現在雖然 上人圓寂日久了,但是我們也要知道規矩。
像我們現在有email對不對?這個網路傳來傳去。以前,根本哪裡有什麼email。萬佛城,只有一支電話,就在總辦公室,哪裡有email?哪裡有什麼手機?都沒有的!那個時候,電話算是蠻普遍的,可是 上人,就是你怎麼樣困難,也不多設。後來慢慢變了,慢慢開放了。現在是電子時代,有時候公事上不得不用email。那公務上的來往,出家人該怎麼用呢?
以前,我在當在家居士、沙彌尼的時候,會碰到一種情況:一位比丘尼來對我說:「你可以不可以幫我簽一個seen by?」因為她要寫紙條給別人,必須要找人簽seen by--就是這件事情,不是我單獨給你的,他人也看過。所以,當時僧眾都很有概念。現在,即使尼眾和女眾往來不簽seen by,最起碼和男眾往來的時候一定要簽。我們不要在email上和男眾單獨往來,男居士也要有不單獨和一位尼眾email往來的概念。單獨往來,一來一去,你的email誰也看不到,那你在裡面談一些什麼誰知道啊?這個用意就是要保護出家人。
在這個時代,因為公事很多,難免和男眾居士email往來,我會去謹慎這個問題,和男眾往來email時,同時email給相關尼眾,這是保護我的修行。出家不容易,出了一輩子家,說真的也沒什麼修行,可是最起碼我要繼續當出家人。當出家人要有一些資糧,守本份,要知道怎麼樣保護自己的修行,不要開放在一個空間。我們如果跟男眾嬉嬉哈哈的話,真的被上人罵死了。還有即使是同性,例如女居士對尼眾也不要送些無關緊要的email,讓修道人分心。還是送出家人iphone,ipad,若出家人沒克制力,很容易失去菩提路。
說這些,因為這裡有出家眾,也有在家居士,要讓居士知道怎麼樣保護出家人,這是互相保護。居士不要單單護持一個出家人,你會把他(她)護到地獄去,這種因很不好,以後你就跟他(她)結眷屬。
在〈虛雲老和尚年譜〉裡,記載了一件事。虛雲老和尚提到廟前一個賣香人的因緣,他說這個賣香的過去是一個比丘,他太太過去是一位女居士,因為供養他一件袈裟,就跟他結成眷屬,所以這會有一種緣。
我們供養要供養大眾僧。法師這麼多,你不能說我喜歡哪位法師,就單獨來供養他(她)。這對出家眾不好,會損害他(她)的修行。而且常常有這樣的行為,那位出家眾也慢慢形成這種習慣,或許這輩子還能夠繼續做出家人,可是在因上就有一個不對的地方。有不對的地方,以後可能就不能再做出家人了。各位居士也可能有很多人過去世是出家人的,這輩子因緣不足,就來做在家居士,你們也很遺憾對不對?很多人很遺憾,不能做出家人。那我們這輩子不能做,但可以種來世的因。未來的因,就是幫忙把道場、上人的家風帶好。你如法的供養,就可以種這個因?講這些,點點滴滴,非常的多!因為在規矩方面,有一些道風真的慢慢流失掉了、慢慢流失掉了。
像我們以前沒穿袈裟,那種感受就像沒穿衣服那樣,出家眾要做到這樣子。你自己要感受到 上人要我們衣不離體。當然,出坡的時候是沒有辦法穿袈裟,穿著中褂有去做粗活。可是,做細活,像文書方面的話,要衣不離體,保持僧相。
上人講過一個公案, 上人說馬來西亞有一位文建法師。文建法師是在別的地方出家的,他很想跟 上人一樣衣不離體。可是他的師父不同意,因為在很多道場穿袈裟,基本是個怪物。 上人就教他一個方法,說:「你去跟你的師父講,說我如果不搭袈裟的時候,就會有慾心,會想女人。這樣問,看你師父讓不讓你穿袈裟。」文建法師就這樣去跟他的師父講,他師父就讓他隨時穿袈裟了。
你看,一些人沒機會隨時穿袈裟,都要想辦法穿袈裟。那上人,已經給我們這麼多,讓我們每天穿袈裟,種無上的菩提因。所以,千萬要保持僧相,尊重自己是個出家人。
那在家居士呢,像你們穿海青、搭縵衣,威儀教相好!這就是尊重己靈,尊重自己是個修行人。你們不覺得你們如果端端莊莊的,跟嬉嬉哈哈心都散了,是不一樣的嗎?現在,我們講的是「不求」,為什麼講這些?因為不求裡面包括不求男、不求女,男女的界限要分好。
「不自私」,還有「不自利」,也要問問自己是不是自私自利,好吃的東西我都要。說今天傳供,傳供那個最好的供品我來出。居士們做功德會這樣子,例如:造佛像就搶功德,造廁所就不願意發心,這是分別心。
所以,「不爭、不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妄語」,我們把它重拾起來,用在生活上,這樣才受用,也對上人比較有一個交待。而不是在 上人涅槃法會這一天大吃大喝,這就不對了,真是不對。
等一下要傳供。傳供有香、花、燈、塗、果、菜、茶、寶。塗是塗香。塗香,印度人塗香塗在身上的,我們沒有這個,所以基本上我們有七樣。
第一供養「香」,這是表法,表示戒香要提起來,〈香讚〉文:「爐香乍爇,法界蒙熏,諸佛海會悉遙聞」;下一句:「隨處結祥雲,誠意方殷,諸佛現全身」,這就是心香開了。心香開,就沒有貪、瞋、癡這些臭的東西,也就是戒香。所以,這個供養特別有意思。
「花」,大家的菩提花要開出來,菩提莊嚴,內外莊嚴,不只是外表莊嚴。
「燈」,心燈永明。一燈能破千年暗,嫉妒、障礙這些黑暗的東西、不開心的東西都破掉。心燈要要點燃,你心燈點燃就是一種很誠心的供養。
「果」,要結菩提果,每個人都結菩提果。
「菜」,能夠養我們的色身,代表我們的法身強壯有力,法身慧命增長。
「茶」,可以清涼解渴。所以,我們的熱惱都要沒有了,都得到清涼。
「寶」,我們自性的法寶要顯出來。
我們做這些供養時,除了供養十方三世的諸佛,也可以普同供養十方法界一切的眾生。無論是貧富高低、十二類生:胎、卵、濕、化、有色、無色、有想、無想…….,我們都可以發一個供養心。
今天因為要傳供,所以,希望我們把傳供的意義認識清楚。這樣我想上人會比較開心,不會覺得:今天是我圓寂的日子,你們在這邊大吃大喝!這樣上人真是會不開心的。我們依教奉行,這就是一種孝心。
引用:法界電子報http://enews.fajye.com.tw/edm_content.php?class_the_no=czoxOiIxIjs=&the_no=czozOiI0NTkiOw==&epaper_the_no=czoyOiI0MiI7
- Aug 06 Tue 2013 23:19
傳供的意義(轉貼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