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




大雄大力大慈悲



◎周果華(加拿大溫哥華)
二O一一年六月五日(宣公上人涅槃紀念日前夕)



時間過得很快,上人圓寂迄今已有十六個年頭;但上人的修行、慈悲和人格的完美,留在弟子們心頭的感念卻是永遠永遠。
得遇見一位像上人這樣的大修行者是多麼殊勝,乃是我們百千萬劫以來,種下碩大的善根才得以今生皈依上人,做上人的弟子,能聽聞到上人的講經說法。這種機遇就像《法華經》上所說的兩種情況:一個情況是在海底撈到一根針,另一個情況有如一隻獨眼海龜,在茫茫的大海中奮力前行,能遇上一根浮木,浮木上又正好有這麼一個可以容身的窟窿,能讓這隻海龜休息一下它那疲憊的身體。
這兩種情況都是用來描述不可能的事。其中的一個情形發生了,那簡直就是奇蹟。我們的情形正是如此,不可能的事能成為事實。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善知識難遇」,我們既得人身,又得聞一脈相傳的正法。上人所講的法,可以說正是當年釋迦牟尼佛對四眾弟子所講的法,只不過是事隔二千九百多年後,再重述了一次。
構成佛教的三個要件:佛、法、僧三寶。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,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,第三個便是僧團。在世尊四十九年的弘法中,僧團從無到有,逐漸發展成一個龐大的團體,佛法僧三寶因此而具備了。在佛陀住世的時候,這是很自然的發展,因為世尊出家前是一位尊貴王子,出家修道成佛後,許多釋迦家族的男子傾仰佛陀的莊嚴外表和人格的偉大,而先後追隨之。他的父王也曾指派釋迦族的男子,從佛出家來壯大僧團。還有更多的是,多次婆羅門外道為世尊的廣大教理所折服,而加入僧團的。
今日,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滅,是我們的本師,也是我們的教主。歷代祖師一代接著一代,到第二十八代祖師菩提達摩尊者,他以神通觀察到佛法將來會移轉到東方的中國,所以先派遣二位弟子到中國,為弘法的使命做些準備。隨後他從海路千里迢迢來到中國,獨自一人來到完全陌生的國度來發展佛教。因此中國佛教歷史上,尊稱菩提達摩法師為「西土東來第一祖」。
在這一點上,上人也有相似的雷同。早在上人十九歲為母廬墓盡孝時,一日在打坐中,看到六祖慧能祖師來到他的茅蓬,告訴上人將來你會把佛法帶去美國,弘法利生,度人無數,正法自你將在西方崛起云云。多年之後,上人承繼法統成為溈仰宗第九代祖師,由於國事動盪,避走香港。接著在西元1962年,因緣際會的成熟,上人毅然決定離開香港來到美國。這種情景和當年六祖的預言完全一致。
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,一切從零開始。這一點,上人和當年菩提達摩祖師的魄力和擔當,完全是一樣的。兩位祖師都為了佛法而遠渡陌生的國度,但爾後的處境和發展兩位祖師卻有不同。達摩祖師來到中國的時候,佛法在當時已經非常盛行,多個宗派都已建立,一脈心傳的禪宗反而是落了後。並且當時在中國已有為數不少的印度法師,很受到王公大臣或黎民百姓的追崇。這些外來的法師們擔心自己的名聞利養受到影響,因此對達摩祖師就非常排擠,甚至暗中對他下了六次毒,但最後都被祖師的神通給化解了。
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,要發展禪宗的體系和僧團已是不大可能。達摩祖師只能留下密法,把法嗣秘密傳給二祖慧可大師,而不意圖去發展僧團。這是達摩祖師在中國推展佛教過程中所受到的拘限。所以在這一階段,以心印心的禪宗,在佛法僧三寶建立的過程,基本上是處於蟄伏狀態,可以說是缺乏具體的僧團。一直到後來,經過四代祖師的努力,才讓佛、法、僧三寶完整地建立起來。
相較於達摩祖師的處境,上人可以說是比較幸運。在美國,對宗教採用寬容的態度。佛教在美國剛剛起步,算是一種新來的宗教,所以尚不存在反對的勢力,但這並代表是一帆風順的。所謂「蓽路藍縷以啟山林,守成不易創業惟艱」,上人擔負的正是雙重的重擔,既守成又創業。上人為法忘軀的精神,是所有弟子有目共睹的事實,可以說上人為了弘法利生,自己?有休息或中止的一天。好不容昜有了一個安定的處所,上人抓緊機遇全心全意投入弘揚佛教的工作,著手培育正法僧團。
在弘法工作上,前後僅僅十五年間,上人幾乎將主要的大乘經典說了一遍,《地藏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、《心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六祖壇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、《妙法蓮華經》、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等等,還有無數的開示和說法。在講經說法的同時,上人也積極發展僧團,置辦道場,大慈悲心普渡,讓不同國籍的四眾弟子都能有安身立命和修行辦道的阿蘭若處。這種魄力,唯有《楞嚴經》中阿難讚嘆佛的偈句「大雄大力大慈悲」,得以形容上人的偉大。
短短的數十年中,在沒有國家元首或大臣的贊助之下,上人在陌生的西方國度將佛法僧三寶再次統合起來。上人建設了一座十方叢林道場萬佛聖城,轄下有法界大學、譯經學院、培德中學、育良小學,和十七個散布在美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、台灣、香港、馬來西亞等各地的分支道場。這樣龐大的組織,是從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從未有過的,也是讓佛法僧三寶「從無到有」地重現娑婆世間,在世界上再次展現一股遵奉佛制修行的清流,讓正法得以延續,續佛慧命。
所有的話語都無法形容和表?對上人的感恩,或描述出皈依這麼一位不平凡的祖師是多麼的殊勝。聖人的行止,在未遇到之前只能從書本中去憧憬;但在遇到之後,又無知無覺中錯過了許多原本可牢牢抓住的機遇。有人問顏回,你的老師孔夫子是怎樣的一位仁者呢?顏回回答說:「夫子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,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;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,欲罷不能。」我想大概也只有這幾句話,最能表?我對上人無限的懷念和景仰吧!


引用:http://www.bskk.com/redirect.php?tid=2647962&goto=lastpost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往好處想 的頭像
    往好處想

    宣化楞嚴咒

    往好處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