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言】


此經西來之因緣


《楞嚴經》還沒有傳入中國之前,其盛名先至,因在隋朝 (581-617)


時有位梵僧,見智者大師(天台宗的創始人)所立三觀,便謂與天竺


國之《楞嚴經》意旨極相符合,於是智者即日日向西遙拜,祈求此經


能早日傳來中國,不料一拜便是十八年,始終無緣得遇,一百多年後


,此經終於在唐朝時傳入中國。


 


傳來之過程,頗為曲折,原來《楞嚴經》本藏於龍宮,因龍樹菩薩至


龍宮說法,見龍藏中有此經,披閱之下,嘆為稀有,特默誦而出,以


利閻浮眾生。而且錄呈《楞嚴經》的國家,亦視為稀有之法寶,藏諸


國庫,珍視異常,禁止傳出國外。有一位印度僧侶般剌密諦法師,在


攜帶此經闖關時被查獲。後來他將經文縮寫在絲綢上面,用蠟封好,


然後割開臂膀藏在裡面,等傷口平復後,終於順利的通過關卡,航海


將它傳到中國,故又稱其為《血漬經》。


 


般剌密諦法師於大唐中宗神龍元年 (705),抵達廣東省,適與被武則


天所貶的丞相房融相遇,那時房融是廣州的太守,於是他請般剌密諦


法師在廣州制止寺和另二位法師--彌伽釋迦和懷迪,一同翻譯這部


尊貴無上的寶典,而他自己為其潤色。經譯成後,般剌密諦速回本國


,以解邊吏之亂。因他潛藏出國,國王罪責守邊官吏,故速回,願以


自身承擔其罪。


 


後房融把這文學的巨著,獻於武則天,因為在當時有《大雲經》偽造


的風波,所以武則天將此經存在宮中,沒有流通。後來神秀禪師為國


師時,在宮中受供養,有一天發現此經,大師認為此經對禪宗有價值


,將其流通於世。所以這時,中國才流通《楞嚴經》。


 


據傳說,《楞嚴經》是最後來到中國的經典,但在末法時代,《楞嚴


經》最先毀滅,其他經典,則接著漸漸被毀滅,到最後,只剩下一部


《阿彌陀經》。


 


《楞嚴經》是一代法門的精髓


成佛作祖之正印  


佛在《楞嚴經》中告訴阿難及大眾說:“有一種三摩提,名〈大佛頂


首楞嚴〉,這是三昧之王,若能證到楞嚴大定,即可任意入一切三昧


,就像如意寶王那樣,能隨意出生一切珍寶。這〈大佛頂首楞嚴王〉


,具足六度萬行,是十方如來超越生死苦海,通達涅槃的至上法門,


莊嚴的正道。”


 


所以首楞嚴三昧,特被尊為王三昧,亦被尊為諸佛的法印、心印、正


印,不論什麼人得到這法印,就能作一代之祖師或在十方證得無上正


等正覺。我佛如來佩此最上乘的法印,來到這穢惡不淨的娑婆世界,


四十五年間的曲折開遮,橫說豎說的說種種法,無非提此最上乘的法


印,普印一切眾生心地,令諸眾生也能得此法印,從塵劫生死中而獲


得解脫。


 


《楞嚴經》無法不備


無機不攝


 


《楞嚴經》的佛教理論,內容十分豐富廣泛,極其龐大宏偉,包羅萬


有,是一部體系龐博壯觀的大乘經典。在它所構築的大乘佛學的體系


中,幾乎涉及到所有佛教教義的一切基本概念和範疇,這在其他大乘


佛教的經典中是絕少見到的。


 


《楞嚴經》的內容不但極其細緻且具體,從“徵心辨妄”到“論見顯


真”;從“揭示真心的實相”到“剖析世界成因與人生真諦”;從“


捨妄趣真的先決條件”到“二十五位聖者的證道報告”;從“修證聖


位的次第”到“眾生昇沉輪替的因緣”;把修行者如何修行和修行的


步驟,以及修行中可能會產生的五十種邪悟等,一一告誡給每一位佛


門學子。


 


《楞嚴經》既有:


《般若經》諸法性空的內容;


《華嚴經》所提出的十方諸佛、三界唯心、理事無礙和事事無礙之境


     界,十地等菩薩修行的六十位階次;


《法華經》諸法實相、開示悟入佛之知見、開權顯實的教義;


《涅槃經》關於佛性的思想;


《楞伽經》中“如來藏名藏識”的概念;


《大乘起信論》三細六粗之內容;


《瑜伽師地論》所闡述的阿賴耶識觀點;


與密教灌頂部的《金剛大道場經》之儀規有關,以及禪定、律儀、誦


咒等大乘佛教關於修行方面的豐富內容等等。 


 


《楞嚴經》以其深邃、豐富、極旨的佛教教義,以及在佛教理論和修


行實踐兩方面的具體闡述,使它成為唐朝以後,中國佛教各宗各派發


揮自己佛教學說的理論,和思想依據之一部聖典,並為各宗派所重視


,共遵為佛門無上寶典,例如:


 


1.中國禪宗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的教義,和《楞嚴經》破妄識無處、


破妄識非心、破妄識無體、十番顯見等有關。明清以後,闡揚楞嚴勝


義者,不少是禪門大德。(參閱2,4,5,6A-6B


2.華嚴宗(賢首宗)的理事無礙和事事無礙的境界,和《楞嚴經》:


“於一毛端,現寶王剎;坐微塵裡,轉大法輪。”這圓融無礙的境界


符合。故華嚴宗六祖--長水子璿極為推舉。(參閱13B


3.法華宗(天台宗)的止觀學說,及三諦(真諦、俗諦、第一義諦)


三觀(空觀、假觀、中觀)的內容,也可以在《楞嚴經》的“三藏一


心”找到根據。還有《法華經》的普門品,也和《楞嚴經》的三十二


應、十四無畏相輔相成。(參閱13C-13E,19G-19H


4.唯識宗(法相宗)所講的第八識--阿賴耶識,在《楞嚴經》中也


多有闡述,如識精元明、見精明元、陀那微細識等。


(參閱3,6B.5,17B-17C


5.律宗(南山宗)所述之戒律和《楞嚴經》的四種律儀(即斷淫、斷


殺、斷盜、斷妄)互相呼應。(參閱21A-21B


6.淨土宗念佛往生的理論和修行,也和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〉類


同。(參閱19C.9


7.密宗(真言宗)也可以在設立楞嚴道場,宣說〈楞嚴咒〉及其殊勝


功德中找到自己的根據。(參閱21C-21E


8.般若宗(法性宗)諸法性空的思想,和《楞嚴經》中佛所指的五陰


、六入、十二處、十八界、七大等,都是“因緣和合,虛妄有生;因


緣別離,虛妄名滅”的道理相同。(參閱8A-8F,9A-9C


 


正因為《楞嚴經》之內容博大精深,兼備眾多經論的特長,禪、淨、


律、密、教,無不週備,無所不包,這在其他經典中是不多見的、極


為稀有的。因此,《楞嚴經》受到佛門弟子的特別重視,成為一部不


可多得的佛門寶藏,也被列入佛門弟子必須讀誦的功課和修行的依據


。《楞嚴經》可說是佛教的百科全書、萬能鑰匙、百寶箱、如意寶珠


等等。


 


楞嚴興正法興


楞嚴滅正法滅


 


中國歷代以來,諸多的祖師及高僧,皆窮盡畢生精力鑽研、弘揚、流


佈《楞嚴經》。自唐末五代迄今,注疏《楞嚴經》的著作不可勝記,


這在諸多大乘經中是極為少見的。值得特別指出的是,明末佛門四大


家的憨山德清、紫柏真可、蓮池祩宏、藕益智旭,都極力推崇此經,


兢相注疏此經。近代以來,高僧如諦閑、圓瑛、太虛、倓虛、虛雲、


宣化等,也都極力弘揚此經,不遺餘力。


 


尤其活了一百二十歲的虛雲老和尚,在他一生中只註解過《楞嚴經》


,不幸的是,在雲門事變時被毀了!還有圓瑛法師以其四十餘年之鑽


研,究厥精微,編成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》,名震海內外,被稱為


“楞嚴獨步”及“楞嚴講主”。


 


又美國萬佛聖城之高僧宣化上人,在一九六八年六月於美國三藩市“


佛教講堂”,為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學生及教授,開辦九十六天暑期《


楞嚴經》講修班,課程結束後,就有數十位學生和教授皈依三寶,其


中五位美國人即刻在上人座下出家,創立了美國佛教史上有僧相之紀


錄。可見此經是多麼的殊勝,令這些高級知識份子都要臣服!


 


《楞嚴經》流行之廣,影響之大,對中國歷代的佛教發展產生廣泛的


影響。同時,《楞嚴經》又以“聖言辭義雙妙,首尾照應,脈絡貫通


”,而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,被視為佛教文獻中的文學瑰寶。


 


總結


 


古人云:“楞嚴興,正法興;楞嚴滅,正法滅。”又云:“開悟的楞


嚴,成佛的法華。”最後,願十方三寶弟子都能依《楞嚴經》而住,


演說和弘揚《楞嚴經》於全世界,讓“正法”大放光明,魔障災橫不


起,旁門左道,邪師徒眾永息,方不辜負十方諸佛之悲心及教誨!


... ...


本講義是由吉隆坡雙威學院佛學會


KualaLumpurSUNWAYCOLLEGEBuddhistSociety師生共同努力所完成


請尊重智慧財產權,若有借用,請載明出處!


 


本文引用自:佛網(禪門出版社)
http://buddhanet.com.tw/shurangama2/ggsa-2.htm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往好處想 的頭像
    往好處想

    宣化楞嚴咒

    往好處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